The lawyer marketing knowledge propagation.
每个律师从入行第一天起,就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——客户在哪里?案源在哪里?如何营销自己,如何维护客户关系?这些问题如影随形,始终萦绕在律师执业生涯当中,挥之不去。
但是,律师很少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,我是否专业?我是否有能力解决客户的所有问题?我是否正在做我擅长的事,并且享受这个过程?
传统模式是,律师抓住一切可能的客户和案源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,无论是侵权、合同还是知识产权,只要是能赚钱的,律师都宣称能做,成功了,大肆宣传;失败了,或埋怨客户,或埋怨法官,或埋怨运气,此种模式贪大求全,忽视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,是一种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。
我们每一个人,来到这世上,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,上天不会赋予我们一切,也不会让我们一无所有。因此,我们看到身边所谓的成功人士,其实都是深谙取舍之道、善于自我管理的人。
于是,行业内有些律师开始抱团取暖,用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。团队内笼络了众多人才,擅长交际的,多负责点推广与营销;心思缜密的,多负责些方案策划;喜欢辩论的,多负责点出庭;亲和力强的,多负责点客户维护。当然,具体案件承办时,需要区分主办律师和协办律师,否则就会陷入“大家都管,大家都不管”的尴尬境地。
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作为粘合剂,同时团队成员间的优势、能力互补,才能使他们心甘情愿地组合在一起,一旦核心变弱,或组织成员得到全面发展,就可能分崩离析。不过,这种团队具有封闭性,还是解决不了大多数律师担心的案源问题。
那么,我们是否能以专业律师为单位,打破团队界限,打破律所界限,甚至地域界限呢?答案是肯定的:即互联网+专业律师模式。目前很多IT的精英都在研究如何以互联网为纽带,将法律行业重新整合,特别是一些具有跨界背景的,做出了一些很好的APP法律应用软件,为客户寻找合适的律师提供帮助。
然而,这种模式仍然有其缺陷,即解决不了律师服务的标准化和交易的便捷化。互联网的魅力在于:可以充分地释放生产力,并极大地提升终端客户的用户体验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:以前我们买火车票,必须到铁路售票点,或是通过电话购票,花费的时间很长,而现在网络购票,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,就可以轻松购票。但这只是一部分,我们现在觉得乘火车很舒服、很便捷,不仅仅是因为有了网络购票系统,更大的原因是有了高铁,使北京到上海的数个小时可达,而非以前的朝发夕至。换句话说,服务产品才是核心,如果没有高铁,我们的乘车模式最多只是连接意义上的铁路+互联网,而有了高铁,才是体验意义上的互联网+铁路的概念。
律师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,它存在的基础在于律师服务的专业性和客户、律师的相互信任性,诉讼领域尤其如此。如果互联网交易模式不能解决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交易的便捷性,那就无法迎来互联网+法律业的爆发性增长。
这给我们两个启发:
第一,对于IT业来说,研究律师—客户的交易模式不如研究律师—律师—客户的交易模式,因为就法律这个非标准化的服务产品来说,律师有更强的选择和辨别能力。
第二,对于律师来说,互联网情景下,每个人,包括律师自己认识的每一个律师,都有可能成为你潜在的客户,而你的专业性,即你是“普通列车”还是“高铁列车”决定了你在行业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。
正是这个意义上来说,互联网让客户更容易找到的不是律师,而是有实力的律师。不怕没有连接的机会,就怕没有担当的实力。当律师成功打造了专业实力的时候,客户就在每个律师的身边。
所以,律师,你不再需要费尽心力向各种类型的客户推销自己,你不再需要牺牲身体、喝酒应酬维护客户关系,你只需要专注于做你最好的自己!
你,准备好了吗?
来源:律师营销网公众号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感谢贵团队这么长时间的精心设计,效果很棒,也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...
———— 郭淼律师你们的服务非常好,营销效果也非常好,我是从搭建律师个人网站开始...
———— 马丹洋律师我的网站设计大气、简约,我对网律营管的设计非常满意,服务也非常...
———— 程培国律师精益求精,高度负责,你们的服务我非常满意。经过多家建站公司之后,...
———— 宋秀娟律师设计、体验理念先进,专业的律师团队需要你们这样不随波逐流的设计...
———— 蔡建律师反复修改,多次改动,持续耐心,服务一流,技术一流。特别是项目经...
———— 雷志锋律师感谢网律营管团队对我们营销工作的支持与帮助,我与他们合作多次,...
———— 都燕果律师与网律营管的合作非常愉快,无论是平台广告还是定制网站服务,工作...
———— 胡水清律师